站内搜索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吉林民族 > 民族团结 >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 > 教育基地
弘扬民族团结传统 谱写民族教育新曲
时间: 2013-05-09 15:38:00 来源: 字体显示:  

  弘扬民族团结传统 谱写民族教育新曲

     ——通榆县蒙古族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

  通榆县蒙古族学校是我省唯一一所集幼儿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教育为一体的民族学校。学校分主校和分校两个校区,现有教职工230人,在校学生1200名,少数民族师生占全校总人数的35%1995年和2005年被省政府评为“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”,1994年和2009年被国务院授予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”荣誉称号。

  发挥组织舆论作用,营造民族团结氛围

  学校成立了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”,各部(室)、班级也相应建立组织,制定创建目标,明确具体工作责任。学校根据设置分散的特点,在县电视台开辟了《民族之声》专栏,定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、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。在《通榆大观园》栏目中,用人物专访、系列报道等形式,介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情况,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。几年来,共播出活动专栏90,选树先进典型16人,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创建活动的热情。学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、展板、班队会等宣传媒体作用,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角,传播民族团结教育信息。仅2012年,在校园内悬挂宣传标语20幅,专题广播110次,制作宣传展板16块,出示板报70期,发放宣传单2100份,召开主题班队会90次。

  树立教育办学理念,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

  学校十分重视和改善办学环境,以“从热爱母亲开始”为校训,树立“创办优质学校,培养草原英才”的办学目标。在常规教育教学基础上,开设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马头琴、舞蹈等活动小组,努力探索弘扬民族团结传统的办学模式。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日常教育教学中,实行“五个一”制度。即: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;各部(室)每学期组织一次民族团结教育研讨会;校长每学期做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;每个教师每月根据学科特点上一节民族团结课;每个班级每月召开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。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宗旨,在抓好常规教育教学的同时,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文传承工作,探索出以“汉语授课为主,加授英语蒙语”的教学模式,教育教学成果显著。多年来,小学毕业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列,初中升入高中达90%以上,高考升学率连续10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。累计已有1100人考入全国各类高校,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少数民族人才。

  积极开展特色活动,增强民族团结教育效果

  学校从抓好常规教育教学入手,开展了“三个带回家”和“三个带回校”活动。即:把少数民族礼节带回家;把课堂上学到的民族知识带回家;把民族歌舞带回家。把家中发生的大事带回校;把社会里发生的事情带回校;把听到有关学校的评价带回校。在举办大型活动中,学校不仅将民族团结教育吸纳到活动中来,而且必须有“马头琴演奏”“蒙古长调”等表演项目,要求参加者不仅要有少数民族师生,也要有汉族师生,以此推动大家学习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极性。

  在历届全省蒙古族学校文艺汇演中,中小学生表演的《草原情》等民族舞蹈,先后获得一等奖。学校坚持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原则,开展校际联谊、教师挂职培训学习、学生结对子等活动。先后与内蒙古、北京、长春等地学校进行友谊交流,实现学校间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、共同发展的目的。几年来,共派出170名师生到联谊校、邀请140名联谊校师生相互进行学习交流,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,开阔了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视野。

(责任编辑: 省民委_崔锡华) 
   
吉林省宗教网
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· 吉林省宗教事务局
主办地址:长春市新发路329号 邮编:130051